据IT之家5月6日报道,OpenAI在昨晚发布声明确认,将继续以非营利组织的身份运营,并且计划将其营利性子公司的运营模式转变为由非营利母公司控制的公益公司。这一决定标志着OpenAI放弃了早前试图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计划。
OpenAI的这一转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它与公司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之间的法律纠纷愈演愈烈。根据路透社的消息,马斯克的代理律师马克·托伯夫(Marc Toberoff)在当地时间周一表示,尽管OpenAI已放弃其营利性转型计划,马斯克仍会继续推进对OpenAI的诉讼。
埃隆·马斯克在2018年曾退出OpenAI。近年来,他对OpenAI的方向和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所采取的决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尤其是对于其希望将公司转变为营利性组织的事情,马斯克始终持批评态度。马斯克的诉讼可以追溯到去年2月,当时他指控OpenAI的管理层背叛了他的信任,并声称他在2015年对OpenAI投资约4500万美元(约合3.26亿元人民币)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不透明的营利性关联公司的网络中。
在马斯克的诉讼中,他还指出,OpenAI与其主要投资者微软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导致了公司决策的广泛自私行为。他对OpenAI的转型计划表示担忧,认为一家积极追求盈利的AI公司将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和对于社会的潜在危害。
随着OpenAI决定维持其非营利属性,业界开始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不过,这一决定并未能消除法律纠纷的阴影。马斯克于去年6月曾一度撤销诉讼,但他在今年8月又重新向法庭提出了起诉。而目前,针对这起诉讼的陪审团审判已定于2026年3月举行,尽管马斯克的法律团队并未透露是否会因为OpenAI的新决定而调整诉讼策略。
在此背景下,加州检察长也表态拒绝加入马斯克对OpenAI的诉讼,表示这种起诉可能是出于马斯克个人利益的考虑,在加强法律程序的同时,保持独立审视的态度。OpenAI方面也采取了反击措施,计划向马斯克提起反诉,要求其停止所谓的“非法不公行为”。
这一系列法律动态进一步揭示了科技行业内对AI伦理和治理的复杂争论。近年来,随着AI技术迅猛发展,关于如何监管这种颠覆性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话题。马斯克的诉讼不仅仅是个人与机构的对抗,背后更映射出科技巨头在商业和伦理之间的不断拉锯。
OpenAI这一决定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的监管需求日益增强。各国和企业均开始重新审视AI技术的潜在风险,试图通过建立法律框架和新规来保障公众利益。不过,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依然是一道难题。
OpenAI的决策似乎是为了更好地响应社会对AI技术安全性和透明度的呼声,同时也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在伦理层面的公信力。马斯克与OpenAI之间的法律战仍在继续,未来如何发展仍需密切关注。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诉讼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