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知名科技企业如荣耀、OPPO、vivo、小米、华为、理想以及快手等,共同制定了《无障碍服务安全管理和使用技术要求》这一团体标准。该标准旨在提升无障碍服务的安全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尤其是在近年来AI大模型技术的推动下,新型终端交互模式所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无障碍服务的需求日益上升。无障碍服务接口通过实时获取屏幕内容,并解析具体数据来实现用户意图的识别与自动化操作。这种智能化服务模式虽然提升了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效率,但由于其高度依赖系统级别权限,也让用户的信息安全愈加脆弱。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法律法规尚未完全跟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滥用和泄露出现了新的隐患。
本次新标准的制定,正是聚焦于这些挑战。它从信息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无障碍服务接口的使用制定了明确的技术基础和管理规范。具体而言,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为智能化无障碍服务的安全性建立信任,进而推动可信AI生态系统的建设。该标准要求,应用在调用无障碍服务前,必须明确告知用户该功能的用途,并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界面元素的访问粒度,从而确保个人隐私数据的采集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标准还强调移动智能终端的管理配置能力,通过部署身份验证模块的方式,确保正在调用服务的用户身份的可信性。同时,建议建立事件分发优先级队列,以防止在服务调用过程中造成界面操作冲突的事件发生,并维护一个异常行为的实时审计机制。这样的防护措施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潜在的安全风险,还能在发生异常时迅速响应,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使用体验。
在下一步的推进计划中,中国信通院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持续深化与产业链各方的技术协作。这一过程中,将着重推进标准在新型终端设备和高敏感场景中的试点应用,这也意味着在实际场景中进一步验证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将深化对新型智能服务技术变革与风险治理的问题研究,通过构建行业协作,推动各方形成关于技术创新与合规应用双重重视的发展共识。
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浪潮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智能化服务的发展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无障碍服务的推广势在必行,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服务的便利性与用户隐私的保障,成为了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对企业的服务行为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清晰的安全使用指引,增强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信任感。在提高服务体验的同时,保证用户权利不受侵犯,实现“服务赋能”与“风险防控”的有机统一。
而言,中国信通院主导的《无障碍服务安全管理和使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化服务发展方面迈出了积极一步。它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遵循,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行业参与者加入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来,共同为建设更加安全可信的智能化服务生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