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助力:四川电网成功快速挂设输电线路接地线

来源: 小世评选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力行业,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近期,国家电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在500千伏九石一线的检修工作中,成功利用大疆 FC-30(DJI FlyCart 30)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主接地线的快速挂设,为电力工程的安全和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条500千伏九石一线穿越了甘孜、凉山和雅安,输电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条件使得这一工程的实施充满挑战。该线路的转角塔较多,人工挂设接地线不仅面临高风险,还需耗费大量时间。例如,在进行现场作业时,尤其是在大转角塔的内角侧引流线,因转角的限制,人工拉设接地线的难度和风险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电网公司决定引入无人机技术,使用大疆的FC-30无人机进行挂设接地线的工作。

应用无人机技术后,挂设作业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据悉,通过FC-30执行的操作仅用了10分钟,便顺利完成了接地线的挂设工作,而传统人工布线需要超过1小时。这种效率上的巨大差异为今后的电网建设和维修维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案例。

大疆FC-30无人机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环境适应性。这款无人机是在2023年8月发布的,专门为山地、岸基、乡村等复杂地形,以及各种应急场景下的物资运输设计。凭借其四轴八桨的多旋翼构型,FC-30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飞行,完成各种任务。它的IP55防护等级则确保了无人机可在-20°C至45°C的多种气候条件下稳定工作,最大飞行海拔可达到6000米,为在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力公司开始重视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安全风险。无人机的使用也使得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电力抢修和维护成为可能,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无人机技术将在更多电力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力行业的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在日常的巡检、检修、故障排查等多个环节中运用无人机,不仅可以缩短作业时间,还可以提升作业质量。例如,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电力巡检人员能够实时发送图像和数据,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故障点,从而更高效地进行维护。

四川电网在这项输电线路接地线挂设工作中应用无人机的成功案例,展示了科技在传统电力行业中的深远影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无论是日常的线路检修还是突发的故障处理,无人机将成为电力行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隐形力量”。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