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发布指导意见 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至2035年

来源: 小世评选

2023年4月25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十个部门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未来12年内交通与能源融合的宏伟蓝图。该文件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形成协调有序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并为2035年的全面融合奠定基础。

目标与发展愿景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预计将实现电能在终端用能中占比达到10%。这不仅为当前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方向,也意味着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将取得显著成果。为支持这一进程,计划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建设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少于500万千瓦,并在就地消纳方面稳步提升。这表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系统性的。

在2035年,这种融合与互动将达到新的高度,交通运输行业的电能消费将持续保持高比例。同时,建议建立一个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用能体系,依托于科技创新与绿色智慧来推动各类运输方式的节约与环保。这不仅是对技术进步的期待,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的展望。

电力与交通的深度协同

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电网与交通运输系统的紧密结合。为确保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将加强与电网规划的联动。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保障水平,从而降低传统能源的应用比例,促进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完善车船绿色燃料加注体系,推动相应设施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转型。

同时,铁路电气化改造也是重要的推进方向。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供电的新模式,将促进铁路运输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运输效率,也将在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方面显现成效。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提出要加快公共领域电动化的进程,以及在城市公交、出租车、邮政快递等领域内的推广应用。由此,将逐步实现城市货运和港口、机场的绿色转型,尤其在重型货车(卡车)的规模化应用上,强调因地制宜,推动零排放货运的发展。

指导意见鼓励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与新兴产业的孵化。这包括车电分离等创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发展电池资产管理、新能源运输装备融资租赁等新产业。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打造以“车-站-桩-网”为核心的智慧融合产业创新。

智慧交通与城市的融合

为了将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进行深度整合,提出要积极促进泛汽车新型生态的创新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交通网络不仅注重物理设施的建设,还将着眼于数字化技术、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此推动智能交通的全方位发展。

通过推动清洁低碳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不仅能降低对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还有助于实现2020年《巴黎协定》中提出的全球气候目标。这也是国家在面对全球变局与生态挑战时,向国际社会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一步。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这份指导意见,为中国的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在2035年前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全面互动,打造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是中国积极回应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政策的落实,交通运输的未来将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环保、智能与绿色的全面体现。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