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用Vim重现经典动画《Bad Apple》,实现过程揭秘

来源: 小世评选

在二次元文化的广阔星空中,《Bad Apple》这部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独树一帜。近期,网友Nolen Royalty以其极富创造性和技术性的方式,在Vim编辑器中重现了这段经典动画,不禁让人感叹“万物皆可Bad Apple!”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这个项目的实现过程。

一、项目背景与简介

《Bad Apple》原本是一首来自《东方Project》系列的音乐配合动画,已经成为了二次元、科技界的流行符号。无论是在各种创作视频中的频繁再现,还是在硬件和软件中的多样化展示,《Bad Apple》都在不断激励着各类爱好者进行创意创作。对于每一个二次元文化的追随者重现这段经典动画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一场充满乐趣与创造力的实验。

二、实现过程概述

Nolen Royalty的Vim实现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获取动画数据

Nolen利用GitHub用户Felixoofed创建的库,下载到了《Bad Apple》的每一帧数据。该库提供了原始动画视频及相应的ffmpeg命令,方便用户将视频转换为约360张PNG图片,每张图片代表动画的一帧。这一过程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像处理

Nolen编写了一段Python代码,将每个PNG文件转换为一个包含0和1的二维数组,其中1代表黑色像素,0代表白色像素。最初,动画分辨率为40x360,但经过测量之后,Nolen选择将其缩小到120x90的分辨率,以便在Vim中显示效果会更加清晰。

以下是Nolen用于处理图像的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process_image(path, target_width=120, target_height=90):

img = Image.open(path)

img = img.resize((target_width, target_height), Image.Resampling.LANCZOS)

if img.mode != "L":

img = img.convert("L")

pixels = np.array(img)

binary_pixels = (pixels < 10).astype(int) 1 for dark, 0 for light

return binary_pixels

def text_preview(binary_pixels):

chars = {0: ".", 1: ""}

return "\n".join("".join(chars[px] for px in row) for row in binary_pixels)

```

这段代码实现了图像的转换与处理,将每一帧的像素信息转化为Vim所能理解的格式,为进一步的绘制打下了基础。

在Vim中绘制图形

在Vim中绘制图形的核心思路是利用正则表达式来生成主要图形。在处理每一帧的图像数据时,Nolen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Vim的蓝色高亮效果不够显眼。因此,Nolen调整高亮设置,使得字符在高亮时前景和背景颜色一致,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要将矩形绘制为正方形像素,Nolen找到了一种正方形字体,这种字体原本就是为roguelike游戏而设计的,使用这种字体可以帮助他完美呈现网格效果。通过分析每帧信息并生成优化后的正则表达式,Nolen顺利建立起了动画所形成的图案。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的过程也对Vim的宏功能进行了充分利用,设定了播放的基本框架。主要步骤包括:

1. Vim 设置:创建一个包含90行、每行120个空格的窗口,用于图像展示。

2. 记录宏:通过Vim宏记录一系列操作,使得每次播放时都能准确回到正确的行进行下一帧的展示。

3. 优化搜索:Nolen对宏的执行进行了优化,以避免因过长的查询导致的界面闪烁问题。

Nolen成功地在Vim中播放了重现的《Bad Apple》,流畅的动画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三、与未来展望

Nolen Royalty的这一创作不仅展示了Vim编辑器的功能多样性,也展现了二次元文化与科技交汇的美妙。尽管这个项目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但未来依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完善和拓展,包括结构性的文件组织、动画的细节优化等。

网友们在探索《Bad Apple》的创造性过程中,也不断发掘新的可能性。从游戏引擎到各类硬件,再到软件开发,局限只在于我们的想象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区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Bad Apple》相关项目在各个领域中绽放出新的光芒。万物皆可Bad Apple,你准备好迎接下一个创意挑战了吗?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