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人工智能顾问:与中国竞争并非“软弱”,战术灵活性是关键

来源: 星品数码网

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势头愈发明显,尤其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较量。美国芯片专家、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作为白宫人工智能顾问,于2023年10月6日的一次采访中,详细阐述了白宫在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中采取的策略与立场。他辩驳了外界对美国态度“软弱”的看法,强调了战术灵活性的重要性。

萨克斯指出,美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竞争时的立场实际上是十分坚定的。他反对某些人将特朗普最近允许英伟达(NVIDIA)和AMD等公司向中国出售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举动解读为妥协,认为这样的解读过于片面。虽然特朗普的政策在某些瞬间显得有所松动,但萨克斯认为,这些举动背后的核心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优势。

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威胁着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萨克斯提到,向中国出售部分高端芯片,实际上是为了限制其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通过确保中国无法完全依赖本土芯片,美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势头,从而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

引发广泛关注的是,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对于“鹰派”人士指责的反驳。他在讲话中表达了对这种将政策看作“软弱”的观点的不满,称此类看法是片面和极端的。黄仁勋表示,美国应当通过支持创新和促进出口来占领人工智能的制高点,而不是盲目地对中国进行对抗。他的这一立场引发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强烈反对,特朗普的前顾问史蒂夫·班农甚至要求对黄仁勋进行逮捕,并指责他是“中国的代理人”。

对此,萨克斯再次向记者指出,特朗普与黄仁勋的做法并非出于软弱,而是为了最终在人工智能竞争中取得胜利而采取的策略。他认为,美国在与中国进行竞争时,应该有更全面的考虑,而不是直接抵制所有与中国的技术交流。他强调“软弱”这一词汇并不适合描述当前的政策方向,反而应该被视作一种灵活的战术选择。

要确保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击败中国,战略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萨克斯透露,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年使用6吉瓦的AMD算力,这一需求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用电总量,显示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潜力。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OpenAI将推出最新的1吉瓦芯片,以巩固美国在芯片技术上的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萨克斯仍然自认“鹰派”,他明确表示希望美国能够在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中取得胜利。他强调,中国是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将竭尽全力迎接这一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萨克斯的言论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较为宽松的外交策略,但其中也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中国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多次表明反对将科技与经贸问题政治化,呼吁两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在这场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尽管美国表面上展现出某种灵活性,实际上这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同时,中国在面临美国技术和芯片出口时也需要保持警惕,以免在这场全球竞争中陷入不利局面。对抗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两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