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全球锂电装备领导者

来源: 小世评选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历经25年迅猛发展,终于在创业板上市,标志着其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无锡,目前拥有员工超过2万人,业务领域涵盖锂电、光伏、智能制造等多个板块。

作为电池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先导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近期,海内外知名媒体Battery Technology邀请先导集团董事长王燕清就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如何重塑电池生产工艺进行交流。讨论重点放在“智能与可持续电池工厂建设”的诸多挑战上。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制造行业中,超级工厂的建设对产能和速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先导必须面对超大规模的GWh级产能,以及从项目启动到达成稳定量产的时间压力。在这样庞大的规模下,任何微小的质量波动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或安全风险。因此,高效的协作机制是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与客户共建超级工厂的过程中,先导集团面临四大挑战。首要挑战在于要求设备具备极高的运行速度和短促的节拍时间,给设备的稳定性与生产效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亿级电芯的产量背景下,即便是微小的缺陷率也可能导致高额的成本损失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产品一致性与超高良率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第三,超级工厂内部涉及数以千计的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物流环节及数字的协同,实时数据流畅传输与高效协作构成了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降低每千瓦时的生产成本是推动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必须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能耗和材料浪费,同时保持高质量和高稳定性。

在这些挑战面前,先导集团已采取了一系列自动化举措,以满足高产能需求。其高速化设备,如高效的叠片系统,工作效率可达0.075秒/片;所开发的高精度卷绕与激光焊接技术在高速运转下保持了优异的传动精度。值得一提的是,先导还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产线方案,提高了物料流畅衔接的效率,大幅缩短了安装和调试的周期。

在质量管理方面,先导的涂布、叠片及焊接工序均实现了微米级的精度。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发现人工难以辨识的小缺陷,闭环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单体电芯的全流程追溯制度也为迅速应对突发问题提供了便利。

先导还注重系统集成与稳定性,依赖于先进的MES与SCADA系统实现生产全局的透明调控。数字孪生技术在设备实际部署前进行虚拟仿真,既发现集成风险,也优化调试流程,同时,预防性维护显著减少了停机时间,从而提升了长期的产线表现。

在寻找可持续发展之道的过程中,先导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强化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综合能力。公司致力于通过高效电机与人工智能的优化控制来降低能耗,利用高精度工艺和早期缺陷检测来减少原料消耗,同时,通过智能化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先导是中国新能源装备行业中首家公开碳中和目标的企业,承诺于204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的碳达峰,并于2045年实现碳中和,目前公司运营用电中已有部分来源于自建的光伏电站,富余的可再生能源在高峰时段会投入电网。

王燕清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已不仅是前沿技术,而是在电池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先导的生产线正朝着智能自优化系统转型,AI视觉系统可识别传统手段无法发现的缺陷,提升检测效率,使产品质量得到全面保障。

主动跟踪各市场法规,先导在保证产品合规性上下足了功夫。公司设专门团队以确保产品设计就将合规要求嵌入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并坚持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模块化组件以简化认证流程。

通过全球化战略布局,先导目前已在北美、欧洲等20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并在德国建立了海外总部,同时注重本地化服务,力求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未来,先导将进一步增加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投资,以助力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迈向更安全、高效的明天。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将为其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巩固其锂电装备领导者的地位。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