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了首批40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旨在推进“国资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库”的建设。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的新一轮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再是选择,而是国家发展的必修课。他强调,国资央企需要明确服务国家战略的方向,密切关注智能技术的前沿动态,充分发挥资源和场景的优势,做到发展与安全并重,通过技术的快速跟进和应用的引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高价值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施展其效能的核心载体,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所在。这些场景不仅为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实践基础,还为技术赋能产业开辟了路径。此次40项高价值场景涵盖了多个重点领域,包括工业制造、智慧能源、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为未来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例如,中国中车集团针对高速列车的外形设计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这项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利用20年来自主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大模型的训练和优化。这一技术不仅替代了传统的流场仿真方法,且将仿真的周期从以天计缩短至仅仅10秒,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该模型的高精度意味着可以为高铁的全面设计提供支持,推动设计工作的更大创新。
在材料研发方面,中国石化的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了聚酰亚胺材料的智能设计,使科研人员能够定向生成新型分子结构的设计方案,显著提升了气体分离性能的预测准确率。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我国氦气资源短缺的问题,也为未来材料的研发打开了新的视野。
中国铁建基于通过智能辅助选型、施工组织以及智能诊断等功能模块,构建了一种新的智能建造模式。该模式的成功应用,已涉及多项大型工程,显示出人工智能在工程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国家能源集团则利用多模态感知技术,推动煤炭质量检测的快速、准确与透明,进而提高了煤炭全产业链的效率。
这一系列应用场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国资央企在利用人工智能积累经验并探索未来发展路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分析指出,央企具备需求规模大、产业基础全、场景应用多样的优势,有助于引领更多的场景挖掘与落地,实现应用的广泛推广。
展望未来,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央企“AI+”专项行动,将保持自主创新的决心,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持续挖掘和开放行业核心场景,央企将与各方协同配合,共同构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发展生态。这一过程中,标杆应用的建立将助力传统产业的升级,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央企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努力,不仅助力了自身的发展,更为我国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的景象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深入应用与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跃升的重要引擎,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