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六大重点领域布局智能原生产业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件。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六大重点行动领域,并为未来的智能经济布局奠定了基础。这六大领域涵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深层次变革。

根据意见,到2027年,中国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的普及率预计将超过70%。这一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进一步推动智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人工智能处处长刘枝指出,当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终端数量已达数亿,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两种智能助手——数字人助手和机器人助手。同时,智能产品的持续更新迭代,将为各行各业创造新的机遇。

在智能经济的推动下,该意见还首次引入了“智能经济”和“智能经济核心产业”两个新的概念。“智能经济”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以智能计算中心和数据资源为基础,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而“智能经济核心产业”则是指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的现代产业,如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这样的产业转换,不仅将助力现有产业的升级改造,还会催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与服务。

对于“人工智能+”的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表示,此次转型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的变革,更在于思维模式的创新。通过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传统产业将在知识运用和创造能力上得到质的飞跃,进而催生新产品和新服务。

针对智能原生产业的发展,意见指出,将培育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这些新业态将利用大模型、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创造出以人工智能为“基因”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都是智能原生产业的典型代表。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预测算法,通过严谨的算法与技术,确保了运动物体轨迹预测的高准确性,展现了智能技术在交通出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意见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布局将对智能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智能模型的训练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智能经济的创新水平和生产力的提升。专家们普遍认为,充足的算力与数据资源是推动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企多方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智能制造方面,人工智能的引入已让制造流程实现全要素的智能联动。智能焊接机器人所展现的高精度,让传统制造的工艺水平和劳动安全得到了提升,这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制造行业的巨大潜力。树根科技的新型智能焊接机器人已经将执行精度提高到了0.5毫米,远超行业的平均水平,彰显了智能制造的未来无限可能。

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引人瞩目。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效缩短了试剂开发的周期,大幅降低了材料成本,并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这表明,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产品研发带来颠覆性的创新。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为中国的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方向。面对未来,国家各界将进一步携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现实场景的融合,加快智能原生产业的成长步伐,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这一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为广大民众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