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齐聚重庆 探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来源: 小世评选

2025年5月10日,“2025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AI赋能制造·智造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领袖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趋势、核心技术及未来发展路径。

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全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下,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这种变革不仅速度快、广度广,更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并全方位渗透到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领域。潘复生院士强调,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深刻改造了研发、生产、服务的全流程,让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更加紧密。

面对如此迅速的变革,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机器换人”的初级阶段,尚未能够有效打通“数据-算法-场景”的闭环。潘复生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在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助力者”,而不是简单的“替代者”?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包容共享的智能伦理框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在主旨报告环节,各位知名学者先后分享了他们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杨世锡教授,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陈继明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褚福磊教授,以及韩国全州大学AI学部创系主任高仙佑教授,每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杨世锡教授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物联网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进而推动智能制造的进程。他表示,未来的智能工厂将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

而陈继明教授则从智能制造的战略层面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企业需要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升级,才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价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褚福磊教授的报告则集中在智能技术如何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如何优化生产流程和提升产品质量。他认为,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以保证在生产运营中的高效和精准。

,高仙佑教授分享了韩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制造环节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生产效率。他提到,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变化,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技术标准与治理机制方面。

在会议的阶段,专家们围绕“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面对共同的挑战,各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积极共享资源和经验,以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步伐。

本次会议不仅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之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