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批“AI数智员工”上岗,政务效率提升显著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期,深圳市福田区迎来了首批“AI数智员工”的正式上岗,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次上岗的“AI数智员工”包括11大类共70名具备智能化处理能力的机器人,旨在为各项业务提供支持。这些智能化助手经过量身定制,能够适应240个不同的业务场景,极大提升了公文处理的效率。

根据数据显示,这些“AI数智员工”在公文制作方面表现优异,格式修正的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达90%,并将错误率控制在5%以下。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在秒级内完成执法文书的初稿生成,而“安全生产助手”的演练脚本生成功率提升了100倍。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也为深圳的政务效率带来了显著提升。

“AI数智员工”的上线是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和发展的缩影,体现了这座城市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前沿地位。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快新型生产力的培育,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创新措施使得深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技术创新、应用拓展与生态构建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根据相关数据,预计到2024年,深圳的新型生产力将继续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将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4%;而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增加值更是预计将增长12.7%。深圳市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全方位推广“千行百业+AI”的应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早,政策支持也在持续加码。早在2010年,深圳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2019年,深圳获批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固了对该产业的支持。

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圳建筑了多重创新生态体系,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器和公共服务等载体,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2600家,形成了以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成长性公司为支撑、创业公司积极发展的生态格局。

深圳的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尤其在芯片和大模型等底层技术领域。以DPU(数据处理单元)为例,深圳公司云豹智能在短短四年内迅速崛起为该行业的领军者,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通用可编程DPU SoC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应用于多个行业。在大模型领域,腾讯和华为也在不断突破,实现了机器视觉、智能语音等应用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通过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深圳的城市建设为新技术的落地提供了试验场,通过“我帮企业搭场景”等专项行动,推动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的实施。随着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圳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见证科技的变革。

深圳在推动场景开放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强化,计划逐步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放全市各类场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测试和应用空间。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技术的迭代创新,也为深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深圳将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将在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深圳,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头羊”,必将继续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潜力。

深圳“AI数智员工”的成功上线彰显了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巨大潜力,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也进一步凸显了深圳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都证明,在拥抱科技的时代,深圳正在书写智慧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