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青岛市“海洋+AI”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在青岛国信金融中心隆重举行。在此次会议上,海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宣布正式启用,并与超大型港口行业的四个海洋人工智能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一实验室的成立,将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的深层次结合,为青岛构建全球领先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次会议以“AI赋能蔚蓝,场景驱动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自然资源部相关单位、高校研究机构、山东省海洋局以及青岛市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华为、移动等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与北海造船、山东港口等海洋行业的领军企业,共计81家单位参与精准对接合作。与会者共同讨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旨在推动更多大模型创新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以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副秘书长管洪涛在致辞中指出,青岛正在加速建设全球一流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目前,青岛的海洋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涵盖丰富的海洋数据、完善的算力设施和加速的科研创新。同时,各类人工智能模型不断推出,场景赋能则日益显著。青岛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探索蓝海市场的潜力,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强调,青岛在政策、数据、算力、模型和生态等多个领域不断推进,致力于形成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会议上,孟局长发布了海洋渔业、海水淡化等四个领域的海洋人工智能需求清单和需求图谱,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海洋产业的发展。
崂山区党组成员、副区长万钊在推介会上热诚邀请全球企业投资合作,表示青岛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正以“产城融合”的高速发展势头不断崛起。据了解,崂山区已聚集30余家涉海人工智能企业,并已发展出8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时配套设立了10亿元的人工智能专项基金和全面的政务服务体系,这一切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会议中还进行了大模型产品与需求的集中推介,山东移动、山东港口等七家供给企业与北海造船、青岛中远海运等六家海洋领域领先企业分别展示了各自在海洋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青岛本土的科研单位在此次会议中也亮相颇具亮点。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展示了多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介绍了一系列最新的海洋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为推动青岛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可以预见,青岛海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启动将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创新,加速海洋与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为青岛的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大家期待着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中,青岛能够充分发挥其地理与资源优势,向外界展示其在海洋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