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隆重启动,聚焦AI与公益

来源: 小世评选

2024年4月19日,2025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郎园橙色空间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一致力于推动青年创作者和公益影像发展的重要的新一届活动的开启。此次活动以“AI上e未来”为主题,结合最新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着眼于科技与公益的深度融合,激励年轻人在影像创作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自2021年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创办以来,一直秉持着促进年轻人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使命,通过激励性赛事和,鼓励Z世代创作者对各种社会公益议题的表达。过去四年间,该单元累计征集了超过1500部公益影像作品,涵盖广泛的题材与风格,涉及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关怀等多个维度。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影展上获得了认可,更令无数观众感受到公益所传递的温暖与力量。

在启动仪式上,华硕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郑威女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强调了华硕在社会公益领域所做的努力,包括捐建1099座科普图书室,并与上万名志愿者共同为8000多个乡村提供积极援助。郑威提到:“在AI引领的时代,华硕将成为青年创作者的坚强后盾,提供必要的科技装备与支持,帮助他们打破创作的界限,并用影像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本届影像单元设定了“科技”、“公益”和“未来”三大命题赛道,鼓励创作者们在各自的创作中探讨这些主题。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的主题聚焦于“家乡、青年、科技”,吸引了600余部作品的参与。这些作品通过严谨的评审流程,最终评选出多部优秀作品,并在此次盛典上颁发了奖项。其中包括《风向西北》、《仿佛若有光》等一系列作品,展现了青创者们在社会关怀与科技应用上的独特视角与创意。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特别举办了主题论坛——“让AI成为青年创作者的第二大脑”。论坛邀请了多位业界知名专家与艺术家共同探讨AI技术对影像创作的深远影响。从创作效率到艺术表达,AI正逐步改变传统创作的理念与方式。论坛中,参与嘉宾围绕AI技术如何提升作品质量,以及如何与创作者保持审美的主导性展开了深入交流。

例如,导演周涤啡提到,AI工具可以显著缩短剧本创作的周期,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引发创作者对创作过程的再思考。伦鹏则指出,原创性与AI的互动可能展现出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即如何把握观众情感,驾驭叙事节奏等。顾桃也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情感是无法被AI替代的,真正的创作需要内心的真诚与对生命的敬畏。

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影视行业的创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的启动,不仅是对青年创作者的号召,更是对未来影像创作的一次新探索。主办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共同塑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元与温暖的社会。

通过本届影像单元,华硕e创将继续关注公益事业发展,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人们带去更多的希望与改变。活动也向社会各界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影像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传递情感、连接人心的桥梁。希望通过这一,能激励更多创作者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现实、表达情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思考。

在新时代的科技浪潮下,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的成立将为影像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我们期待未来青年创作者们的精彩表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影像传递深刻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