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青岛市在青岛国信金融中心隆重举办了“海洋+AI”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会议主题为“AI赋能蔚蓝 场景驱动未来”。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自然资源部、高校院所以及山东省海洋局、青岛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还有华为、移动等技术企业,以及北海造船、山东港口等海洋行业领军企业,共计81家机构齐聚一堂,为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与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接。
青岛市副秘书长管洪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青岛正在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聚集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海洋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他指出,青岛在海洋数据、算力设施、科研创新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同时,青岛还积极梳理出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全球企业开辟了发展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商业机会,促使更多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得以快速落地和市场化。
在推介环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详细介绍了青岛海洋经济的蓬勃动能。他表示,青岛在政策激励、数据提供、算力提升、模型研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发力,力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此次会上,孟庆胜发布了涵盖海洋渔业、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海洋人工智能需求清单与需求图谱,清晰描绘了行业发展的多元需求。
崂山区党组成员、副区长万钊在发言时向与会企业发出诚挚的邀约,介绍了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的独特优势。他强调,该产业聚集区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正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加速发展。聚集区内已有30余家涉海人工智能企业和8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并配备了10亿元的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以及完善的全周期政务服务体系,这为企业在黄海之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
会议还特别组织了大模型产品和需求的集中推介,山东移动、山东港口等7家供给企业以及北海造船、青岛中远海运等6家海洋领域的领军企业一一展示了各自在海洋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案例,突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潜力与广阔发展前景。青岛国实科技集团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多项海洋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表明本土科研力量在这一领域的强劲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成功签署了包括海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内的4个项目协议,标志着青岛在促进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海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助力青岛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在会议的下午,举办了一场围绕现代渔业、海上新能源、海洋装备产业方向的闭门座谈会。此次座谈邀请了国实科技集团、华控智加、北海造船、山东港口等重点企业以及华为、移动等支撑单位,共同探讨场景开发与应用的前景,积极交流合作意向。
此次“海洋+AI”大模型应用对接会不仅为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青岛正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