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科学智能学院在深圳成立,助力AI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

来源: 小世评选

2024年4月26日,全球首个科学智能学院在中国深圳正式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深度融合。作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智能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学探索与智能技术的深度整合。

随着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研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22年11月OpenAI向公众开放ChatGPT,AI的影响力迅速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进一步激发了科研界对AI在基础科学应用的关注。种种迹象显示,AI技术的崛起已经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此背景下,2018年北京大学的鄂维南院士首次提出“AI for Science”概念,指出AI不仅可以为科学计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还能够推动实验方法与理论研究的创新。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科学界对智能技术的认识,带动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纷纷加入到AI与基础科学融合的浪潮之中。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实施“AI for Science”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智能学院的建立。作为全球首个以学科形式推动科学智能建制化的发展机构,其出现不仅是对教育与科研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的重要响应。科学智能学院的诞生,是继承与发展基础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一环,意味着科研范式正从传统的“人工探索”向“智能发现”迈进。

在成立典礼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对这一合作表示期待,坚信合作将为深圳的科技生态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孟凡利表示,深圳将继续推进与北京大学的深层次务实合作,以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他强调,深圳的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吸引优质高端资源,而科学智能学院的建立正是这一目标的实现。

科学智能学院将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整合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方面的双重优势,致力于构建一个贯通“智能算法-科学问题-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学院的教学团队将由多位领域顶尖的院士及学者组成,他们不仅在算法创新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也专注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通过与鹏城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紧密合作,科学智能学院力求形成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创新的全链条科研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学智能学院将推行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机制,打破学段壁垒,为优秀本科生提供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的机会。学院将采用“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和科研训练,以培养兼具人工智能理论与跨学科应用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样的创新理念将大大增强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探索与应用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据科学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田永鸿介绍,学院将通过AI导师与科学导师的双重指导,帮助学生在高维数理的问题中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与挑战。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学员将被期望在未来的科研中既能掌握前沿技术,又能实地应用于解决科学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下,加强基础研究被视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作为对这一政策的切实响应,科学智能学院将继续发挥其在基础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优势,培养出一批批能够驾驭智能时代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力争在人工智能和基础科学的交叉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随着科学智能学院的成立,北京大学不仅在教育与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更是在全球科技创新的舞台上树立了新的标杆。学院将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推动国际思想碰撞、合作创新提供更多可能,为我国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在科学智能领域迎来新的春天。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