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青岛发布,预计将推动千亿级产业链发展

来源: 小世评选

2023年4月25日,在青岛举行的“智慧城轨2025”现场会上,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青岛地铁集团承办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揭牌。这一技术创新标志着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上再迈重要一步,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预计这一AI大模型将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带来千亿级产业链的巨大市场潜力,推动相关技术的深度应用。

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专为满足轨道业务场景的各类应用而设计。通过对行业数据的精细训练,该模型不仅具备强大的逻辑推理和智能交互能力,还能涵盖设备运维、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置等多个重要场景,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青岛地铁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更为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在此次发布会上,众多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协会、山东省及青岛市、高校科研院所、业主代表等各方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与数字化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运营成本的攀升、安全压力的加大等问题让行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转型迫在眉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已经在54个城市开通了32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了10945.6公里。这一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亟需开发符合特定行业要求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解决通用模型在行业应用中无法满足的场景适配性、响应速度及结果可信性等问题。

青岛地铁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探索,打破了传统的开发路径,依托于国产开源大模型进行自主研发。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一个由“一个大模型”和多个智能体组成的混合专家型大模型架构,这不仅实现了模型的高效覆盖,还大大提升了模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青岛地铁通过全面铺开的研发布局,将轨道交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进行到底,务求在行业内引领潮流、实现突破。

在大会上,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示,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智慧城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务实的行动助力现代城市交通格局的重构。他提到,依托于此次发布的AI大模型,青岛地铁计划在即将到来的运营大潮中,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积极降低运营成本,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出行服务。

根据测算,建设一条智慧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成本约为两亿人民币,但具备AI智能化功能的系统将为其长期运营带来节省效益,整个产业链的规模更是接近千亿级。这一前景不仅显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仿效的标杆。

青岛地铁的AI大模型未来将不仅限于轨道交通的自身应用,还将扩展至产业园区、港口、电力、水务等多个领域的设备运维和乘客服务中,形成“千行百业”的跨行业赋能效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燕凯对此表示,行业内的共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将为未来的智能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也必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不断向智慧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青岛地铁揭示的AI大模型的投入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将更加高效、便捷,为我国的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改善人民的出行体验,实现智能交通的美好愿景。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