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南山区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科学智能学院正式成立。这一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了该地区科技发展新蓝图的一部分。南山区因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地位,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的科技企业,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全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科学智能学院的愿景与使命
科学智能学院将聚焦于“AI+科学”双轨制的导师培养体系,致力于创新科学原理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学院希望通过加速科学发现,重新定义未来产业格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成立仪式上提到:“当前全国科技竞争的核心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交叉创新,科学智能学院的成立将为解决材料、能源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难题注入新动能。”
梁振英还提出了对科学智能学院的四点期望:第一,深化深港联动,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第二,厚植人才沃土,培养“AI+科学”领军人才;第三,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第四,拓展全球视野,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做贡献。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科学智能学院采用双导师制,既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又重视与产业实际需求的联系。学院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建立起一套可复制的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与科学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科学智能学院的导师团队由多位院士领衔,致力于建设全链条的科研体系。从基础研究中的“从0到1”,到产业创新中的“从1到N”,整体构建了一个覆盖面广泛的科研和产业体系。学院推行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使优秀的本科生能够提前参与到研究生的课题中,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打破学科和领域的屏障
科学智能学院副院长郑家新指出,学院的培养以AI为驱动,强调“AI for Science”的理念,打破了科研与产业、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学院希望能够在新时代中培养出能引领未来创新的重要人才。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强调,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在科学、医学及众多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是巨大的。通过在学院的专业培养,学生们将能够在科学研究中熟练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南山区的科研环境与优势
南山区是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域之一,汇聚了全市超过五成的人工智能企业。该区域的科研资源密集,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端人才的集中,使其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南山的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南山区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布局了如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诸多科研设施,汇集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家国家和省市级的创新载体。通过与X9高校联盟及深圳零一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和产业资源支持。
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科学智能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南山区科技创新事业的继续深化,更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南山区正在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以期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不断被探索与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智能学院的成立,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机遇,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科技时代中成功应对挑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南山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建立了强大的产业链,也正积极布局未来科技的整体生态,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