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发布会,介绍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该省的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的表示,这些新政策旨在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建设,从而加速这两个关键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协同机制 打破壁垒
此次政策的核心在于创建一个跨部门的协同体系,以便更有效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打破传统的行政壁垒,广东省将整合来自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教育等多部门的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推进机制。该机制将致力于深入挖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潜力,通过定期征集和发布典型应用案例,来指引企业的创新方向。预计这将推动广东省产业生态从分散的状态走向协同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助力工业转型
在工业应用领域,广东明确将汽车、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三大支柱产业作为重心,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曾进泽指出,相关政策将充分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非标生产场景与复杂工艺,促使企业与机器人研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例如,针对汽车制造中的精密焊接环节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芯片封装工序,广东省将推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研发出专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这将助力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和高端化的目标,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重视民生 应用智能机器人改善生活
在民生服务领域,广东省将聚焦医疗、养老、教育和城市管理等重点方向,致力于完善智能机器人应用生态。其中,在医疗场景中,将积极推动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在养老服务中,预计将推广伴随护理机器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在教育领域,探索利用智能教学机器人来辅助个性化学习。通过这些创新应用,广东省希望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能够惠及广大民众。
四、树立行业标杆 推广成功经验
为了加速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广东将启动“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的遴选计划。通过严格的评估标准,挑选出在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与产业带动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这些标杆企业将作为行业的示范,通过输出成功经验来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机器人应用的创新中,从而提升整体产业效应及社会服务水平。
五、政策激励 加速AI应用落地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省将分批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为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提供清晰路径。政策激励将非常强劲:每年将评选出10个新工业化的人工智能标杆案例,给予每个项目最高800万元的资金奖励。这样的激励措施旨在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入应用,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示范项目。
六、制订专项行动方案 规范产业发展标准
目前,广东正在积极制定《广东省“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该计划将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六个关键领域,计划培育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及500个具体案例。通过系统性的场景建设与案例积累,广东将形成一套的“人工智能+”应用标准,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及跨领域推广提供标准化支持,从而在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广东省推出的系列政策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明确应用方向、强化政策激励和标准建设,形成了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支持体系。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广东有望在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中成为佼佼者,并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积极回应,也将在长期内开启一条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