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为了培养具备AI素养的人才,清华大学于近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AIGE研究中心),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基础素养。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AIGE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指出,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他强调,培养青年学生的AI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将为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教育、医疗到金融、交通,均受到其深刻影响。因此,让学生们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自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在AI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与支持。202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从2025年起全市中小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将不低于8课时。紧广东省也推出了相关方案,在通识课程中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张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需实现几个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状态及未来走向,这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技术应用中做出明智决策。应当培养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提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在技术革命浪潮中不断追求新知。,学生还需学会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及系主任尹霞也对此表示期待。他指出,AIGE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传统和教学经验,引导公众及青少年树立正确的AI时代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同时建立必要的AI基础素养和前沿知识储备,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建设者。
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并非易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杜军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到,当前的AI通识教育仍面临多重挑战,如如何将AI科学家、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汇聚,共同开发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材料;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既要有效评测又不过于增加学生负担;如何培养具备AI素养的一线教师,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以适应技术的更新迭代;更需要探讨如何将AI能力培养纳入人才选拔机制。社会各界还需携手合作,推动AI通识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在揭牌仪式上,还发布了“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及相关的教育读本。通过这一系列课程与教材,清华希望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系统性的AI教育资源,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清华大学设立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正值全球对人工智能不断加深认知与应用的背景下,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素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为。相信随着AIGE研究中心的不断发展,清华大学将能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