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北京市正在努力构建一个集成化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以实现更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位于酒仙桥的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成为了这一战略的核心,正致力于为各领域提供全面的智能算力支持。依据市国资委的计划,28家市管企业正在积极贯彻《市管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5)》,全力以赴推进智能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
酒仙桥中路18号的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注定成为城市科技的新地标。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结合先进的技术设施,这座被称为“AI工厂”的算力枢纽,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北电数智作为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自其成立仅21个月以来,已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北电数智的战略和市场负责人杨震表示,该公司致力于为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提供智算运营和算力服务。
据介绍,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的规划目标是建设3600个智能算力机柜,能够提供超过1000P的智能算力,为各类机构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框架支持。中发展集团也在积极建设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目前已实现500P智能算力的规模,进一步推动了AI模型训练的效率提升。
在大数据流通方面,北京国资公司旗下的新兴公司——北京数网链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建设项目”的计划,旨在解决高质量数据集的供需对接问题。该项目被视作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的先行先试试点,预计将在明年底完成主体功能建设,并将吸引超过1万个市场主体,提供超过3万个数据产品,以促进数据的可信流通与应用。
同时,市管国企在推动数据资产价值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已完成20家市属企业的24项数据资产登记,并有10家企业在数据资产登记、交易、应用等环节形成了完整业务闭环。市国资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有助于加快数据资产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公共资源的社会价值。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迅速落地为其应用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北京银行通过其自主研发的AIB(AI Banking),实现了信贷审批的“提质增效”,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据悉,从过去需要3天的信贷审核报告,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初步数据生成仅需5分钟,审核在半天内便完成。这样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还提升了信贷质量,真正实现了科技助力金融服务创新。
除了金融行业外,人工智能在医疗、政务、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也开始逐步布局。市国资委已明确今年的工作重点,力求推动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这不仅涉及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也包括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力争在各个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
北京市在推进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为智能化的服务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北京的数字经济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为全国的智能化建设树立标杆。通过不断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流通和应用效率,北京将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