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到来,手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静默风暴”。今年,内存价格的暴涨已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新款旗舰手机的售价因此水涨船高,让很多消费者在换机时感到压力巨大。

据业内消息,三星和SK海力士等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已明确表示,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DRAM和NAND闪存的价格有可能上调高达30%。更为令人震惊的是,2025年9月份的DRAM现货价格相比去年同比增长近3倍,而DDR4内存的价格一度超过了更新版的DDR5,直接导致了内存市场的“白热化”,让许多用户对其购买决策倍感纠结。
内存价格飙升的原因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内存价格的骤升呢?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
1. 对高带宽内存的需求激增:随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迅速崛起,市场对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大幅上升。这导致众多厂商将产能从消费级DRAM转向HBM,从而造成消费级DRAM供应的紧张。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公司的库存周期已经压缩至仅有两周,远低于行业平均的安全水平。
2. 市场恐慌性囤货:各大内存厂商加速淘汰DDR4生产线,使得市场出现了“越淘汰越抢购”的恐慌现象。2025年,DDR4内存的价格较年初暴涨超过200%,在某些时段这个价格甚至超过了DDR5,形成了价格“倒挂”的奇特现象。
3. 新工艺制造成本的增加:台积电等公司推出的新工艺晶圆成本已突破每片3万美元的门槛,这直接传导至终端设备,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中SoC与内存模组的成本也显著上涨。今年的旗舰机型普遍采用LPDDR5X及UFS 4.0组合,所导致的成本压力尤为突出。
新机型的“内存溢价”现象
在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许多新手机的价格被推高得离谱。例如,2025年秋季发布的红米K90起售价为2599元,但如果选择常规的16GB内存和512GB存储版本,则需要额外支付900元。与之相比,去年的红米K80的16GB加512GB版本加价为700元,而更早的红米K70仅需500元的加价。
这种内存溢价已超出了内存模组价格合理的增幅。对于大多数考虑将手机使用3至4年的用户而言,16GB内存和512GB存储几乎是必需配置。在看似新机起售价未受内存涨价影响的情况下,实际上消费者的换机成本已悄然攀升。
以红米系列为例,相同配置的手机在仅两年内的加价幅度即从500元上涨至900元,涨幅高达80%。这一现象并非孤立,而是2025年整个手机市场的普遍趋势。
老款手机的逆袭
尽管新机面临巨大的内存涨价压力,市场上老款旗舰手机却迎来了一波降价潮。随着新机发布与双11购物节的临近,许多老款旗舰机型的价格不断下滑。这些手机仍然拥有高性能,且其16GB加512GB的版本价格普遍在3000元左右,叠加国家补贴甚至能更优惠。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新机的“虚高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但“买新不买旧”的观念并非绝对。上一代旗舰机型凭借其仍然出色的性能、影像能力与续航表现,反而成为了市场中更具实用性的选择。
2025年的换机市场形势复杂。在面对内存暴涨和手机新机相继发布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机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与其为高昂的新机价格买单,不如在双11或其他促销节点上寻找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真旗舰机型,这样能够更为划算和理性。希望消费者在选择时,可以更注重自身需求和性价比,而非盲目追逐市场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