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价格飙升冲击中国智能手机供应链,小米等品牌纷纷调价

来源: 小世评选

随着全球内存市场持续受到“超级周期”的影响,DRAM与NAND Flash的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这一趋势对中国的智能手机供应链带来了重大冲击。根据工商时报的报道,内存价格的飙升不仅直接影响了芯片制造商和手机品牌的成本结构,还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对新手机产品的购买决策。

在这一背景下,小米等知名手机品牌已开始逐步调整产品定价,以缓解因内存费用上升带来的压力。分析显示,随着内存价格的持续飙升,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手机厂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据行业分析师的预测,内存和晶圆代工的成本上涨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影响半导体产业的利润率,特别是智能手机芯片制造商的盈利能力。

小米是此次价格上涨中最受影响的品牌之一。其最新发布的红米K90系列手机,由于内存价格上涨,价格相较于前代产品明显上升。以12GB+256GB版本为例,其售价定在2599元,而同样内存和增加到512GB存储空间的版本则定价3199元,二者之间的600元差价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表示,近期内存价格的增幅“非常离谱”,试图将消费者的关注点引导到外部环境的挑战上。

小米总裁卢伟冰进一步解释,面对上游成本压力,公司不得不将这一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为了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小米决定在首月销售中将12GB+512GB版本的售价下调300元至2899元。这一举措表明,小米在维持销量的同时,也在努力顾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除了小米之外,其他国产品牌也纷纷采取措施应对这一价格上涨。vivo的X300系列价格提高100至300元,OPPO的Find X9系列涨价200至300元,甚至连realme GT8也上涨了300至500元。在中低端市场,受到内存涨价的影响尤其明显,许多企业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定价策略。iQOO 15系列的起售价已从3999元上涨至4199元,这一上调幅度同样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讨论。

行业内的主要内存供应商,包括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都计划在2023年第四季度再次提高内存价格,幅度最高可达30%。这一系列措施将进一步导致中低端智能手机价格的上涨,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虽然技术进步和新工艺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芯片性能,但相应的晶圆成本也将随之增加。预计到2026年,随着芯片工艺过渡到2nm节点,未来的晶圆制造成本必然走高,这将使得手机制造商面临更加严峻的成本压力。同时,全球供应链趋势的变化也超出了许多公司可以控制的范围,厂商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应对。

在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控制成本,已成为智能手机品牌的重要课题。未来,消费者怨声载道的情形或将愈演愈烈,手机品牌需在定价、生产和销售策略上进行进一步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内存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各大品牌纷纷上调售价应对成本压力。随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提高,手机厂商若不能有效管理成本,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展望未来,如何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将是品牌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