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机器人外骨骼手助力音乐家技能提升与神经康复新路径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期,发表于《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期刊的一项前沿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揭示了机器人外骨骼手在提升音乐家的技能与神经康复领域的潜力,尤其是针对因过度使用而导致的手部损伤。该研究为音乐家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技能提升途径,同时为神经康复患者开启了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的合著者之一,来自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钢琴家Shinichi Furuya,亲身经历了因长时间练习导致的手部伤痛。他在遭遇“过度练习与预防损伤”的两难境地时,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不增加练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借助外部装置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这个思路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曾用手引导他演奏复杂曲目的经历,因此Furuya决定探讨运用机器人手模仿这一训练方式的可能性。

为了推进这一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定制的外骨骼机器人手。这款机器人手能够独立控制右手的每个手指,灵活地弯曲和伸展关节,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手指运动训练。这与传统用于辅助肢体运动或虚拟触觉反馈的机器人外骨骼大相径庭,后者往往强调的是更大范围的肢体活动,而当前研究聚焦于钢琴演奏中需用到的细致手指运动。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共招募了118名钢琴家参与实验,并分为三组进行不同训练项目。第一项实验中,30名钢琴家在家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和弦颤音”训练,每天完成特定的任务。该任务要求参与者先用右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同时按下D和F键,再用中指和小指按下E和G键。这一练习因其技术性强,而广泛应用于多个经典曲目,包括肖邦的《练习曲 Op. 25 No. 6》、拉威尔的《水妖》,以及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周的训练,参与者的技能水平有所提高并趋于稳定。

第二项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技能提升的具体机制。团队随机分配了60名钢琴家进入五个不同的组别,接受不同形式的干预并进行。结果显示,使用机器人外骨骼手进行的被动训练,的确有效提升了参与者手部的技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实验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外骨骼手在技能提升中的作用。

第三项实验则利用肌电图(EMG)监测和运动皮层刺激,分析被动训练期间皮质脊髓系统的神经可塑性变化。这项实验有28名钢琴家参与,结果发现仅受训手在进行复杂的手指运动时表现出了神经模式的变化。尽管未受训手的技能提升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但研究团队对外骨骼手的应用潜力表示积极乐观。

不过,研究也指出部分参与者因肌肉疲劳而难以长时间保持高强度演奏,这表明在实际操作中,用户仍需适度调整练习时间与强度。研究团队强调,这一发现凸显了机器人外骨骼等增强技术在帮助实现音乐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技术不仅对专业音乐家具有积极意义,也为神经康复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机器人外骨骼手的应用可能有助于改善那些因神经系统疾病而影响手部灵活性的患者。例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均可能从中受益,实现更有效的手部功能恢复。

这项研究彰显了科技在艺术和医疗领域交汇的广阔前景。机器人外骨骼手不仅能够作为音乐家的训练工具,辅助他们克服过度训练带来的技能瓶颈,也为神经康复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手段。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机器人外骨骼在促进音乐艺术与医疗康复方面的更广泛应用。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